“安徽高速第一路”合宁高速公路的蝶变
◎ 文 / 殷艳萍 刘玉芳 图 / 黄洋洋 金海礁
那年,1986 年,安徽开始自行设计建造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宁高速公路。当时,全国只有两条高速公路。
安徽第一路
“合宁高速,一开始并不是从合肥直通南京的,它的起点是合肥的龙塘村,终点在全椒县的吴庄,全长 86 千米。”周渝初说。1986 年,周渝初参与了合宁高速的选点设计。那时,很多人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没有带宽的概念,很多方面不明白,“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大家坐在一起商量怎么做”。为此,周渝初和同事一起考察了沪嘉高速,了解了一些详细的规范,并借鉴国外高速公路建设经验。
利用地图,把路线定下来,算好各个点的地理坐标,把地图上的这些点放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再对这些具体的点进行勘测,这是周渝初的主要工作。从龙塘村到吴庄86千米的路线,周渝初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一路走一路勘测。
“那时收集资料的周期比较长,基本没有一手资料,要靠我们一点点摸索,勘测的设备不足,也比较落后”,周渝初说,不像现在科技发达,修路之前的准备资料齐全,数据收集快,有一套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方案,修路速度非常迅速。
历时 4 年多,合宁高速于 1991 年建成,这是我省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水泥混凝土高速公路。合宁高速的建成通车,不仅圆了安徽人民“早修高速,快致富!”的夙愿,也让该路成为了安徽改革开放的“形象大使”。
一条救命路
这条凝聚着安徽建设者们心血的高速公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1 年 6 月,安徽遭遇百年未遇的洪灾,合肥市对外陆路交通基本中断,刚建成通车的合宁高速担起“诺亚方舟”的重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经过合宁高速公路到达灾区视察灾情,大批抗洪救灾抢险物资经合宁高速公路到达灾民手中,以至该路被称为“救命路”“生命线”。
1992 年起,合宁高速先后荣获“全国十大交通重点工程”荣誉称号、“安徽人民心目中的十大重点工程”称号。
随着合宁高速建成通车,特别是经历了 1991 年特大洪水的考验,一条“救命路”的鲜活事实告诉人们修建高速公路的现实意义,高速公路这一新生事物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从此,修建高速公路成为各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企盼。
第一路的“第二春”
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增长迅猛,合宁高速通行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让这条高速公路全面焕发活力,在前期扩建了大蜀山至陇西互通段之后,2017 年 3 月 6 日,合宁高速陇西互通至皖苏省界段“四改八”扩建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目前安徽省最长的在建改扩建工程,全长89.323km,自东往西延伸,途经全椒、巢湖、肥东三地。
按照设计建成后,全线将由双向 4 车道扩容为双向 8 车道,全封闭、全立交、沥青混凝土结构,路基宽度 42 米,设计速度 120 公里 / 小时,计划 2019 年底全线建成通车。
从四车道到八车道,从 86 千米到 133 千米,从水泥混凝土到沥青混凝土路面,合宁高速公路的发展,正是安徽高速公路的一个写照,安徽交通自此进入了高速时代。如同当初近百人的设计小院,发展到现在近两千人的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1959 年参加交通建设工作,2011 年退休到现在,周渝初眼见着一条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今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4673 公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安徽速度”。自此,高速公路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预计到 2030 年,安徽省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将达到 7484 公里,实现省际互通、市市直通、县县联通。
◎ 文 / 殷艳萍 刘玉芳 图 / 黄洋洋 金海礁
32 年前,两个多月的风餐露宿,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80 岁的副总工程师周渝初记得非常清楚。
那年,1986 年,安徽开始自行设计建造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宁高速公路。当时,全国只有两条高速公路。

安徽第一路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经济社会已全面步入改革开放的春天,“要想富,先修路”“经济要腾飞,基础靠交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1984 年初,安徽省提出了“以省会合肥为枢纽,建设东西南北贯通线十字形主骨架”的构想。1986 年,省政府决定成立 312 国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合宁高速,一开始并不是从合肥直通南京的,它的起点是合肥的龙塘村,终点在全椒县的吴庄,全长 86 千米。”周渝初说。1986 年,周渝初参与了合宁高速的选点设计。那时,很多人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没有带宽的概念,很多方面不明白,“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大家坐在一起商量怎么做”。为此,周渝初和同事一起考察了沪嘉高速,了解了一些详细的规范,并借鉴国外高速公路建设经验。

利用地图,把路线定下来,算好各个点的地理坐标,把地图上的这些点放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再对这些具体的点进行勘测,这是周渝初的主要工作。从龙塘村到吴庄86千米的路线,周渝初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一路走一路勘测。

“那时收集资料的周期比较长,基本没有一手资料,要靠我们一点点摸索,勘测的设备不足,也比较落后”,周渝初说,不像现在科技发达,修路之前的准备资料齐全,数据收集快,有一套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方案,修路速度非常迅速。

历时 4 年多,合宁高速于 1991 年建成,这是我省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水泥混凝土高速公路。合宁高速的建成通车,不仅圆了安徽人民“早修高速,快致富!”的夙愿,也让该路成为了安徽改革开放的“形象大使”。

一条救命路
合宁高速公路的建设,一方面借鉴国外高速公路建设经验,引进 “菲迪克”(FIDIC)条款管理模式,试行工程监理制,另一方面聘请大学教授担任技术监理,研究解决建设中的技术难题。该项目首次采用施工招标制度、大胆创新试验振碾混凝土(RCC)等新工艺,一举解决了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难题。
这条凝聚着安徽建设者们心血的高速公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1 年 6 月,安徽遭遇百年未遇的洪灾,合肥市对外陆路交通基本中断,刚建成通车的合宁高速担起“诺亚方舟”的重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经过合宁高速公路到达灾区视察灾情,大批抗洪救灾抢险物资经合宁高速公路到达灾民手中,以至该路被称为“救命路”“生命线”。
1992 年起,合宁高速先后荣获“全国十大交通重点工程”荣誉称号、“安徽人民心目中的十大重点工程”称号。

随着合宁高速建成通车,特别是经历了 1991 年特大洪水的考验,一条“救命路”的鲜活事实告诉人们修建高速公路的现实意义,高速公路这一新生事物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从此,修建高速公路成为各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企盼。

第一路的“第二春”
30 多年来,合宁高速一直是我国承东启西主干通道,它不仅是国高网上海至西安 (G40) 和上海至成都 (G42) 国道主干线的重叠组成部分,它连接合肥和南京,通往江、浙、沪,融入长三角的咽喉要道,也是安徽省“五纵九横”高速路网主骨架的重要路线,在国家和安徽省高速公路网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增长迅猛,合宁高速通行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让这条高速公路全面焕发活力,在前期扩建了大蜀山至陇西互通段之后,2017 年 3 月 6 日,合宁高速陇西互通至皖苏省界段“四改八”扩建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目前安徽省最长的在建改扩建工程,全长89.323km,自东往西延伸,途经全椒、巢湖、肥东三地。
按照设计建成后,全线将由双向 4 车道扩容为双向 8 车道,全封闭、全立交、沥青混凝土结构,路基宽度 42 米,设计速度 120 公里 / 小时,计划 2019 年底全线建成通车。
从四车道到八车道,从 86 千米到 133 千米,从水泥混凝土到沥青混凝土路面,合宁高速公路的发展,正是安徽高速公路的一个写照,安徽交通自此进入了高速时代。如同当初近百人的设计小院,发展到现在近两千人的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1959 年参加交通建设工作,2011 年退休到现在,周渝初眼见着一条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今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4673 公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安徽速度”。自此,高速公路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预计到 2030 年,安徽省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将达到 7484 公里,实现省际互通、市市直通、县县联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