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滁山与我最多情
◎ 文 / 孙婷
说起滁州,你会想起什么?是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还是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亦或是王阳明的“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是唱《小镇青年》的张远,还是唱“他们的老家在身后在岸边在安徽全椒县”的李志?
你会因为哪一句话而喜欢上这座城?从而对其抱有期待,想象置身其中的未来:夏日有风,从林间来;有偏僻小路,通往寂静的终点;有泉水作响,午后伴人入眠;有阶梯可拾,抵达真理的殿堂;有山水,抚慰倦怠之心……
“山川之峻秀,城郭之宏丽,风俗之敦庞,名宦人物之奇瑰雄杰”,晋元帝司马睿曾避难琅琊山;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为名山所陶醉;欧阳修为官场所累,滁州山水给予其慰藉;辛弃疾饱受战争之苦,视滁州为抗金坚不可摧的防线;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皖东水土孕育了他,从一个草根平民登上黄龙宝座;被喻为讽刺小说之鼻祖的吴敬梓,誓做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写出中外传诵的名著《儒林外史》,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剥下外衣。
这里还有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有天下第一亭醉翁亭,有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歌会。身为安徽东大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双重成员,滁州,正抵达“醉美”的明天。
一 山
“琅琊山顶有一个琅琊阁,琅琊阁每年发布琅琊榜……”琅琊山古称摩陀岭,东晋元帝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曾避难于此,改称琅琊山。2001 年 1 月 11 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 AAAA 级旅游区称号的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山色淡雅,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赋诗题咏,皆在山中。
一 亭
醉翁亭居全国四大名亭之一,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誉。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 公元 1047 年 ),因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
庆历五年 ( 公元 1045 年 ),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从此,欧阳修常与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 , 有诗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一 书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为安徽全椒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 54 岁。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吴敬梓在三十六岁时写下《儒林外史》,被鲁迅先生称作为清代讽刺小说之祖。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挝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蹙而能诣,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一 帝
明皇陵是朱元璋父母(追尊为淳皇帝、皇后)的陵墓,位于凤阳县城西南 7 公里处,始建于 1366 年。
明皇陵有 32 对石像生,是历代皇陵中数量最多的。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以及李治武则天合葬的乾陵都只有 18对石像生。进皇陵门不久便是南北向 257 米的神道,神道的起点为麒麟和狮子,麒麟取意避邪除秽,狮子取意威震四方。
一 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
在欧阳修的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山水亭台交织,构成画一般的优美意境。
一 歌
民歌《好一朵茉莉花》闻名全球,可以说是音乐里的中国符号,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半个多世纪以前,
一 园
自 2012 年 4 月开工建设以来,园区按照“中新合作的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的新探索、皖版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试验田”的目标定位,全面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在规划理念、建设标准、产业层次、运营模式等方面取得全面进展,园区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保持在 40% 以上,2017年度进入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前十强。
◎ 文 / 孙婷

说起滁州,你会想起什么?是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还是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亦或是王阳明的“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是唱《小镇青年》的张远,还是唱“他们的老家在身后在岸边在安徽全椒县”的李志?
你会因为哪一句话而喜欢上这座城?从而对其抱有期待,想象置身其中的未来:夏日有风,从林间来;有偏僻小路,通往寂静的终点;有泉水作响,午后伴人入眠;有阶梯可拾,抵达真理的殿堂;有山水,抚慰倦怠之心……

“山川之峻秀,城郭之宏丽,风俗之敦庞,名宦人物之奇瑰雄杰”,晋元帝司马睿曾避难琅琊山;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为名山所陶醉;欧阳修为官场所累,滁州山水给予其慰藉;辛弃疾饱受战争之苦,视滁州为抗金坚不可摧的防线;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皖东水土孕育了他,从一个草根平民登上黄龙宝座;被喻为讽刺小说之鼻祖的吴敬梓,誓做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写出中外传诵的名著《儒林外史》,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剥下外衣。

这里还有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有天下第一亭醉翁亭,有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歌会。身为安徽东大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双重成员,滁州,正抵达“醉美”的明天。

一 山
“琅琊山顶有一个琅琊阁,琅琊阁每年发布琅琊榜……”琅琊山古称摩陀岭,东晋元帝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曾避难于此,改称琅琊山。2001 年 1 月 11 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 AAAA 级旅游区称号的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山色淡雅,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赋诗题咏,皆在山中。
一 亭
醉翁亭居全国四大名亭之一,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誉。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 公元 1047 年 ),因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

庆历五年 ( 公元 1045 年 ),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从此,欧阳修常与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 , 有诗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一 书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为安徽全椒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 54 岁。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吴敬梓在三十六岁时写下《儒林外史》,被鲁迅先生称作为清代讽刺小说之祖。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挝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蹙而能诣,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一 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今滁州凤阳),因此在滁州有众多关于朱元璋的传说。目前滁州境内,仍有明皇陵遗址。

明皇陵是朱元璋父母(追尊为淳皇帝、皇后)的陵墓,位于凤阳县城西南 7 公里处,始建于 1366 年。
明皇陵有 32 对石像生,是历代皇陵中数量最多的。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以及李治武则天合葬的乾陵都只有 18对石像生。进皇陵门不久便是南北向 257 米的神道,神道的起点为麒麟和狮子,麒麟取意避邪除秽,狮子取意威震四方。
一 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
在欧阳修的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山水亭台交织,构成画一般的优美意境。

民歌《好一朵茉莉花》闻名全球,可以说是音乐里的中国符号,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半个多世纪以前,
第一个把这首歌从山野带到舞台上的,就是天长的农家女娄丽红。
今天的小岗,已从当初一百多人的生产队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名村。
改革大潮奔腾不息。今天的小岗村如同迈入新时代的中国一样,向着新航程扬帆奋进
一 会
为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文化部、农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中国农民歌会。2008 年 11 月,“在希望的田野上”—— 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唱响,“唱农民、唱农村,农民唱、大家唱”。
高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迈步“小康大道”,唱响“幸福之歌”,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从 2008 年到 2017 年,中国农民歌会已在滁州连续举办六届,成为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专为亿万农民打造的国家级公共文化品牌。
一 花
2002 年 11 月 8 日,安徽省滁州市滁菊特产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滁菊属安徽省四大著名道地药材,名列中国四大药菊之首。早在北宋年间,当地人们就用滁菊做糕点食用,泡滁菊酒消毒祛火。清朝光绪年间《滁州志》曾记载“甘菊产大柳(今南谯区大柳镇)者佳谓胜于杭产而不可多得”。
1954 年 10 月,在省城合肥举办的首届民歌舞蹈汇演上,当时年仅 24 岁的娄丽红,代表天长市带着一
首《好一朵茉莉花》,将这支乡野民歌首次搬上了舞台。
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娄丽红记忆犹新:“那时这首歌不叫‘茉莉花’,叫做《鲜花调》。”
一 村
40 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冲破思想桎梏,唤醒沉睡的大地……正是从那一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开启了伟大的实践征程。
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娄丽红记忆犹新:“那时这首歌不叫‘茉莉花’,叫做《鲜花调》。”
一 村
40 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冲破思想桎梏,唤醒沉睡的大地……正是从那一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开启了伟大的实践征程。
今天的小岗,已从当初一百多人的生产队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名村。
改革大潮奔腾不息。今天的小岗村如同迈入新时代的中国一样,向着新航程扬帆奋进

一 会
为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文化部、农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中国农民歌会。2008 年 11 月,“在希望的田野上”—— 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唱响,“唱农民、唱农村,农民唱、大家唱”。
高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迈步“小康大道”,唱响“幸福之歌”,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从 2008 年到 2017 年,中国农民歌会已在滁州连续举办六届,成为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专为亿万农民打造的国家级公共文化品牌。

一 花
2013 年,滁菊当选滁州“市花”。滁菊金心玉瓣,花容大气妍美,寓意富贵吉祥,在滁州普遍种植,是滁州独有的品种。
2002 年 11 月 8 日,安徽省滁州市滁菊特产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滁菊属安徽省四大著名道地药材,名列中国四大药菊之首。早在北宋年间,当地人们就用滁菊做糕点食用,泡滁菊酒消毒祛火。清朝光绪年间《滁州志》曾记载“甘菊产大柳(今南谯区大柳镇)者佳谓胜于杭产而不可多得”。

一 园
滁州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近年来也是突飞猛进,其中苏滁现代产业园就是最好的见证。
苏滁现代产业园是 2011 年长三角区域合作峰会重要成果之一,是苏州工业园区首个省外合作共建项目,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省际间协调推进的示范项目。园区计划通过 10 到 15年的努力,在 36 平方公里区域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300 亿元,带动区域投资 1300 亿元,常住人口 25 万人,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为一体的现代产业新城,成为苏州工业园异地复制提升的新典范和滁州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增长极。
苏滁现代产业园是 2011 年长三角区域合作峰会重要成果之一,是苏州工业园区首个省外合作共建项目,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省际间协调推进的示范项目。园区计划通过 10 到 15年的努力,在 36 平方公里区域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300 亿元,带动区域投资 1300 亿元,常住人口 25 万人,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为一体的现代产业新城,成为苏州工业园异地复制提升的新典范和滁州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增长极。
自 2012 年 4 月开工建设以来,园区按照“中新合作的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的新探索、皖版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试验田”的目标定位,全面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在规划理念、建设标准、产业层次、运营模式等方面取得全面进展,园区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保持在 40% 以上,2017年度进入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前十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