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画报 > 画报专题 > 正文

春潮涌九州 东风起八皖

2018-06-22 14:56:59 来源:安徽画报   编辑:张倩莹   
凡市场星报、安徽画报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画报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 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 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 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0 年波澜壮阔,40 年神州 激荡。40年间,改革为中国发 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极大 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由贫 穷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实现 跨越式发展;40年来,从沿海 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 序打开,对外开放全方位推进, 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 震撼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持续高 速增长的奇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关键决策,也是安徽发展最 鲜明的特色。安徽有敢为人先、 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很多对改 革开放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里程 碑式的事件,都发生在安徽。 
   40 年前,小岗村“大包干” 带头人18个鲜红的手印,拉开 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芜湖“傻 子瓜子”引发全国大讨论,最终 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起步。
   40年来,安徽在一些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坚持大胆 探索,不断取得新突破。
   尤其是近年来, 安徽突出 抓好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建 立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 率先实现全省各层级行政许可标 准化,率先实现“双随机、一公 开”监管全覆盖;提前一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 证,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开城市公 立医院改革;大力推进合肥综合 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 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等 “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区 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稳居全国 第一方阵。
    在开放发展上,安徽全面融 入国家“三大战略”,皖江 8 市 整体进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合肥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 中心城市, 安徽在“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地位日 益凸显,在全国陆海内外联动、 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的战略 地位明显提升,站上了内陆省份 双向开放的最前沿。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 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推动 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要 坚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争当 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充分发挥 区位优势,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 高地。
    叮咛嘱托,言犹在耳。站在 新的历史起点,紧跟新时代的步 伐,下一步,安徽将以刀刃向内、 破字当头、激发活力为主线,全 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 年新春时节,《安徽画报》 记者深入基层,奔赴那些历经时 代变迁的城市、村庄,走近一个 又一个改革典型人物及见证者, 跟他们一起回望 40 年来的家国变 迁,共话新时代美好愿景。


寻访“大包干”带头人,倾听“小岗村”大变化
 1978 年冬天,滁州凤阳小岗村,18 位农民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首创“大包干”联产承 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40 年过去了,昔日意气风发的带头人现在过得怎么样?当年破败的小村庄如今又是怎样的面貌?
  近日,《安徽画报》记者深入小岗村,逐一探访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了解当年的那段历史,看看他们如今的生活状况, 听他们讲述小岗村的变化,听一听小岗村的新梦想。
  

四十年前的茅屋里,摁下十八个红手印
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是淮河岸边的 一个普通村庄,距离县城 30 多公里,以丘陵岗地为主。“大 包干”之前,小岗村一直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1978 年 11 月 24 日晚,在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村民严 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 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最终,这次会议的直接成
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摁下了18个红手印。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 证完成自家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 成,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 18 岁。”在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透过讲解员的讲述,重温当 年的那段历史,谁又能想到,当时的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从翻身吃饱饭,到互联网+大包干模式
        1979 年 10 月下旬,小岗生产队大包干后的第一个秋天, 丰收说明了一切:全队粮食总产 13.2 万多斤,比上年增产 6 倍多,18 户农民中有 12 户收了 3 万斤粮;油料总产 7.5 万 斤,超过了合作化以来20多年油料产量的总和;社员人均 收入 311 元,比上年增长 6 倍多。自 1957 年后 23 年以来, 第一次向国家交售粮食和油料,分别超额完成任务 7 倍和 80 多倍。
    这种巨大的变化,用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话说是, “干一年够吃五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 己的。”
    包产到户如平地一声惊雷,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小岗村也成为中 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原来的小岗村只是梨园公社严岗大队下面的一个小生产 队,村里也没有像样的路,1982年,因为要运粮食,小岗 村才修了第一条土路。1990 年,土路改建成砂石路。1997 年,村里有了第一张规划图纸,砂石路也改造成了柏油马路。” 严金昌的回忆从道路开始,在他的印象中,小岗的变化有几 个节点。
   “2004 年沈浩来了,他提出‘三步走’发展现代农业、旅 游业、村级工业,这期间,村容村貌得到整治,进行良田改造, 盖了大包干纪念馆。”严金昌说,再到2012年,小岗村实施“两 年大变样”工程,统一了建筑样式,电线入地,村里越发城市化。
    “再就是2016年习总书记来视察后,村里瞄准三年大提升, 农业、旅游业、工业同步向前。现在小岗还推出了‘互联网+ 大包干’模式,未来优质农产品就不愁销路了。”盘点起小岗 村的发展变化,严金昌如数家珍。

 从大包干到土地流转,日子越来越红火
         今年 75 岁的严金昌想不到,时隔 40 年,他竟成了 很多人慕名前来要找的名人,他家开的“金昌食府”人 气越来越旺。
  13 年前,严金昌在时任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建议下 开始办农家乐,饭店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2016 年习总书记视察小岗村后,全国各地来小岗旅游、学习的 人更多了,“金昌食府”的规模扩大了,条件改善了,效 益也更好了。
  如今,严金昌7个孩子除了嫁到外地的一个女儿,其 他6个孩子分别开了饭店、超市和公共浴室,都在一进村 那一排的商铺里,家里的几十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了。
  从大包干养活一家九口人,严金昌最懂得土地对农民 有多金贵。可十几年前村里号召大家土地流转时,听明白 政策后,他二话不说就签了字。
  “不管怎么说,土地流转出去以后,收入不减少,而且 劳动力解放出来了,还可以干自己的事情,再不行,我还 可以到企业去打工,挣一份工钱,这不等于双赢吗?” 严 金昌说,自己不下地干活,算起来已有 14 年了。2004 年 他就在村里引进来的一个养猪场当负责人,中间帮着儿子 打理“金昌食府”,去年他被当地的葡萄园企业聘任为管 理人员,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一个月有 2000 块钱收入。
  72 岁的关友江 2014 年从村干的位子退下来后,一直 在家里安度晚年。面对土地流转,关友江抱着和严金昌一 样的态度。2008年他把土地流转出去后,自己和儿子开 了“大包干农家菜馆”,生意一直很红火。如今,他的4 个孩子和孙子孙女全在外面工作读书,饭馆也交给儿媳经 营打理,自己乐得清闲,安度晚年。



  老去的带头人,参与、见证着小岗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年的 18 个带头人如今 健在的还有 10 人。和严金昌、关友江一样,他们每 个人,都是小岗村 40 年发展变化的参与者,也是见 证者。
  67 岁的严美昌,没事就帮着照看儿子开的龙虾 店,他感叹小岗村的变化是翻天覆地,还在自家的 墙上贴了一首红纸写的打油诗,“一村雄住小岗头, 土地承包顶逆流……改革开放真喜人,永远不忘党 恩情。小岗旧貌换新颜,好日子才四十年……”
  严俊昌是当年的生产队长,虽然满头白发,但 身体硬朗,嗓音洪亮,“吃穿不愁了,房子变好了, 我这是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今年 77 岁的严学昌,当年曾是村里的会计。“房 子整齐了,路也修好了,生活改善了,吃穿不愁, 家家有车子。”严学昌笑着介绍自家的情况,“我 3 个儿子都开车,小岗村到合肥的客车就是二儿子开 的,靠路边的房子是三儿子的,现在租给供电局办公, 一年租金有 48000 元。”
  大包干那年,严立学是村里少有的几个读过初 中的文化人之一。一晃 40 年过去了,虽然生活越来 越好,但随着年纪增大,加上前几年眼底部病变, 严立学的双眼看不见了,一直住在村里的敬老院。
  3 月 22 日中午,记者去看望他的时候,吃过饭 的老人,正躺在床上休息,枕头边唱戏机正在播放 着评书《吴越春秋》。
   “家里的田地很早就流转出去了,儿孙们都要出去 打工,我住在这里不用花钱,还有人伺候,好得很。” 对于如今的生活,严立学内心很知足,“不愁吃不愁穿 的,屋里还有电视,没事听听新闻,算享福了。”
 屡当改革先行者,幸福小岗步入快车道
        幸福是奋斗来的,也是改革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 小岗村不断深化土地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改革发展步入 了快车道。
  2012年,小岗村在全省率先展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确权工作,为“三权分置”迈开了第一步。2016年,小 岗村又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村民从“户户包 田”实现了对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同年,小岗村 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 革”,实施6个产业项目,新建3个股份合作实体。今 年 2 月 9 日,小岗股份经济合作社首次分红,村集体除了 给农户交纳医保、新农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外,还拿出超 百万元的利润给农户分红。
  改革带来发展,发展让村民受惠。目前,小岗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100%,农机综 合水平 79%,高出全省 10 个百分点。去年全年接待游客 7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30 万元。小岗村70%的农户住上新房子,用上天然气,通 上了宽带,30%农户有了私家轿车。学校、敬老院、医 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日益完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2 年的 10200 元增加到 2017 年 18106 元。
屡当改革先行者,幸福小岗步入快车道


许海峰:为中国体育奋战一辈子的【神枪手】 
       1984 年 7 月 29 日,对 于中国体育来说,是值得铭 记的一天。当天,在洛杉矶 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 赛中,许海峰以569环的成 绩夺得金牌。这枚金牌是那 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也 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 牌。也就从那个夏天开始, 许海峰的名字与他所获得的 那枚金牌一起,被载入一本 又一本的荣誉史册。只要提 及许海峰,就不能不说“零 的突破”。
      2017 年 11 月,许海峰 到了退休年龄。如今,为中 国体育奋战一辈子的“神枪”, 终于能享受属于自己的怡然 之乐了。  

   “ 这张照片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上面有我的父母亲,能不能帮我找到这张照片。” 在北京天坛饭店,一边翻看着1984年第6期《安徽画报》,许海峰一边询问记者。 当期《安徽画报》封面和内页用了很大的篇幅报道了许海峰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报道, 里面有一张他回家乡受到热烈欢迎的照片。
   “当时这个摄影记者为了拍这张照片,还被赛场安保给抓起来了。”看到这张日后转 载很多的、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给他颁奖的照片,许海峰首次向媒体说了一件有 趣的事。那位摄影记者不会说英语,又着急抢拍照片,于是不顾现场安保阻拦,强行挤到 颁奖台前拍照。“其实,他拍的还是有点晚,金牌都发过了,萨马兰奇已经在跟我握手。幸好, 当时有一位中国的文字记者懂英语,通过交涉,才把那位摄影记者放了出来。后来他把这张照 片的底片给了我,我加印了几百张,都送给方方面面找我要照片的人。”
 
   “当时,我的比赛刚好安排在那届奥运会的 第一项,而中国选手在那之前又从未获得过选手在那之前又从未获得过 奥运冠军,所以在我眼中,‘零的突破’ 属于我,不过只是巧合而已。”时至今日, 他在说起这枚金牌时仍淡淡地表示,“第二 天,我去赛场看比赛。一下车,中央电视台 的记者一把把我拉住,说:‘你可来了,不 然我就惨了。’我吓了一跳,说怎么了?他说, 北京前一天各大报纸被抢购一空,各大学校 的学生都拿着脸盆在敲……我一听,头皮发 麻,心想,没那么厉害吧! 8 月 3 日回国时, 我们在飞机上接到通知,有中央领导接机, 我还要代表运动员讲话。回安徽那天,火车 站的站台上全是人,省委书记、省长、省体 委主任都来接我,在休息室还搞了欢迎仪式。”
   本来摄影记者还准备拍他与这枚金牌的合 影,许海峰透露,这枚宝贵的金牌,自己没 有保留:“金牌在我手里就待了几个月。洛 杉矶奥运会回来正赶上新中国成立 35 周年大 庆,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要举办成就展, 就把金牌借去了。办完展览,他们问我有没 有意向捐赠,我就捐了。我想着,这枚金牌 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国家的。再说,放在我手 上,顶多也就我自己家人看看,放在国家博 物馆里,看的人多。”



 全民健身让大家享受快乐
“亮亮现在退役了吧,现在协助王海滨执教国 家花剑队了。”翻看最近一期的《安徽画报》全 运会特辑,封面上是张亮亮在全运会开幕式上高 举安徽大旗入场,许海峰对记者说。
     看到同样来自马鞍山的奥运会冠军孟苏平, 许海峰笑着说,“举重这个姑娘不错,奥运会夺 冠了,全运会也拿了金牌。那次从里约回来,我 也跟她有过交流,听说她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父 母是做豆腐生意的。”
     “安徽射击队每届全运会备战,我都会应邀回 去做指导。”许海峰向记者扳起指头,每届全运 会安徽射击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他都是如数家珍。 对于目前的安徽射击,他认为最缺的是教练员, 基层教练不够,高水平的教练也不够。
     不过,对于安徽体育这些年取得的成就,许 海峰也给予了肯定。
    “30 年前,哪有老头老太太跳广场舞呀。现在 你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早晨晚上都有很多 人在锻炼,打羽毛球的,跑步的,既是健身,也 是放松。”许海峰表示,以前体育就是单纯指竞 技体育,现在,已经有了更多的范畴和内涵,竞 技体育只是一方面,还有大众体育、体育产业和 体育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 加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健康中国确定为基本国策。《“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 国务院46号文件等均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 动,大力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休闲活动,更 加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 健身快乐,拥有健康体魄,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 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新风尚。
      去年 11 月14 日,许海峰退休了。退休前几 天,许海峰还出现在家乡安徽合肥三十岗马拉松 启动仪式上。现在有些发福的他笑着说,退休了, 终于有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了。
     结束了采访,记者准备送他一下,许海峰笑 着说,不用送了,附近有家菜市场,我去买条鱼, 中午烧酸菜鱼吃。
      迎接许海峰的,将会是全新的生活。
 
“傻子”年广久:商海沉浮中中国第一商贩
        从在街头偷卖瓜子,到创立“傻子瓜子”品牌,被誉为中国第一商贩;从三次被捕入狱,到三次被邓 小平“点名”,成为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年广九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亦是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程的 缩影。由他而始,变革中的国人逐渐认识到“雇工经商”不犯法、“赚钱致富”不是罪。已至耄耋之年, 邓小平仍是他心中最深的情愫,他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年广九。”在踏入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这个早春, 我们在芜湖,探寻他的传奇。
 


被邓小平【点名】三次
      出生于1937年的年广九,小时候因为贫 寒举家流落到芜湖,靠着摆小摊卖水果艰难度 日,那个时候,才八九岁的他就已经能熟练地 沿街叫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了计划经济时代, 个体户是不被允许的,但年广久仍壮着胆子摆摊 叫卖,这也使他第一次被关进了监狱,1963年, 年广久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然而,出狱后的年广九似乎没记住“教训”, 又开始偷炒瓜子,提篮叫卖。这一卖就卖到改革 开放之初,他也把一个人炒卖的小作坊发展成了 雇工一百多人的“大企业”,但这却超过了国家 关于个体户用工不得超过 7 人的规定,引起姓社 姓资的质疑,争论从芜湖传到省里直至中央。
     1982年,邓小平听到“傻子”雇工多, 有人主张加以限制时说:“我的意思是不要动 他,先放一放,看一看。”正是这番话,使处 在危机中的年广九转危为安,而从那之后,全 国各地经商热潮逐渐兴起。
     1984 年,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委会上 说:“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 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 个能影响我们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 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 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这是邓小平第二 次提到傻子瓜子。
     1987 年底,芜湖市对年广久经济问题立案 侦查。1991年5月年广九再一次“因罪”入狱。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 话时第三次论述到傻子瓜子,他说:“农村改革 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 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元,主张动他,我 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这一次,年广久又起死回生。1992年,年广久 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获释。
    
自有经商之道
     年广九不识字,却自认有一套经商之道。当年,他卖瓜 子时常对人说:“要是少你一钱,就多赔一两,要少你一两, 就多赔一斤。”因为不缺斤短两,甚至卖完还要抓一把给别 人,顾客都叫他傻子,年广九欣然接受,并以此作为自己瓜 子的品牌。
     在瓜子卖得最火爆的时候,排队的队伍达百米,年广九 果断推出独生子女、军人等买瓜子不用排队的措施。而当瓜 子生意面临竞争的压力,他又大手一挥,在全国率先搞起了 降价销售、有奖销售,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赚了100多万, 钱多的用麻袋装,发霉了还要摊出来晒晒。
     如今,在他仍亲自经营的专卖店里,年广九把散装瓜子 类的食品放在南面向阳的柜台,其他糖果、礼盒类的放在屋 内。“瓜子容易受潮,多晒太阳不就解决了嘛,这都是我特 意安排的。”对这样的布局,年广九颇为得意。
     “过去成立个公司动不动就几十个人,保卫科、供销科、 办公室、秘书、财务科都不能少,现在我一个人就管一个公 司,这就减少了开支。”年广九对“上市”“入卖场”“移 动支付”等新型经营方式一直瞧不上,在他看来,经营专卖 店,赚到实实在在的钞票才最令人放心。但即便率性固执如 他,在时代更新的大潮中,也早已悄悄地将用于支付的二维 码贴在了柜台之上。
   永远感激邓小平
     “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有了强大的商业,在党 和政府的带领下,人民越来越富,取得的成绩是任 何国家都比不了的!”提及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年 广九显得十分激动,话语间充满了对邓小平的感激 敬佩之情。
    “我看过一个电视片《傻子瓜子沉浮录》,觉得非 常好,这个片子播出说明改革是成功的。以前人家讲 邓小平为什么要保护个体户?这不是搞资本主义复辟 吗?实际上邓小平看的比别人远!国营是大船,个体 是小船,都要发展。但国营的东西农村里没有,小商 小贩把市场上的东西推到农村去卖,方便农民,这就 是邓小平改革得好嘛!”和着严肃的表情,年广九扯 着嗓子说着,语气中丝毫不容他人置疑。
     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年广九 专程赶到邓小平的家乡四川广安,在邓小平的塑像前 泪流不止,并动情地哭喊:“是邓小平救了我,没有邓 小平就没有年广九!”
     2005 年,芜湖傻子瓜子总公司建设的傻子瓜子 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记录了傻子瓜子的历史文 化,既是对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发展硕果的呈现,也是 对邓小平的深切怀念。




 【傻子】不会服老
    经历了公司、家庭的种种变故,傻子瓜子已不复当年 辉煌。特别是长子意外去世后,傻子瓜子实际上是年广九 的次子年强在经营。对 82 岁的年广九来说,除了在店里 照看下生意,买菜、散步、打牌、泡澡也成了生活日常。 但年广九不服老,他依旧梳着整齐的大背头,两手戴 着硕大的印章戒指,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我经常晚 上到公共澡堂去洗澡,就是听大家说国家各方面事 情的,我从那得到的消息不比你们知道的少!”         或许,正是依靠着从澡堂里获取的“知识”, 近些年,年广九对于往事提得越来越少,转而 更多的是表达他对国家发展、社会秩序的期许。 他大声地告诉记者:“我们应该用双手去劳 动,保护国家的利益,我都已经 80 多岁了, 还在干,这就减少了国家的负担。一个好 的商人就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减轻国家的负 担!我们还应该按章纳税,保护国家税 收,才对得起党和政府。要从心里、从 行动上爱国家,不能只是口头上讲!”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年广九仍有 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却也终将面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的现实,但无论如何,在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他永远是那个 时代里最耀眼的“改革之星”。
 









分享到:

安徽画报手机版

安徽画报公众微信

栏目新闻
2020-04-08 18:10:03 义务教学30余载 9旬老兵的红色“革命
义务教学30余载 9旬老兵的红色“革命”路
位于滁州市定远县西侧的朱湾镇,是个饱经战火的革命老区。全区先后输送千余名儿女参战,共有近百位烈士为国...[详细]
2018-05-11 12:11:09 现场援救
现场援救
1 2008年5月16日晚,医疗队在北川县城救助、转运伤员2 安徽省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安置点设置医疗点,...[详细]
2020-04-08 17:52:04 走近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隔离病区 医护人
走近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隔离病区 医护人员:我们就是患者的家属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省级定点救治医院,位于医院 B 楼的 1层感染一病区承担经疑...[详细]
2020-04-08 16:08:53 艺术天地:画坛父子,以版画代言美好安
艺术天地:画坛父子,以版画代言美好安徽
父子同为著名画家,同样担任安徽美术家协会领导工作。为了新徽派版画,他们薪火相传,孜孜以求。从《黄山》组图到《...[详细]
2020-04-20 19:46:38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2020年安徽全民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2020年安徽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启动
为助力决胜小康,建设书香安徽,省委宣传部在全省组织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 2020年安徽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详细]
2020-04-19 12:45:13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2020年安徽全民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2020年安徽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启动
为助力决胜小康,建设书香安徽,省委宣传部在全省组织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 2020年安徽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