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由古代的“门神画”发展演变而来。
说到安徽砀山,大家一定最先想到的是个大核小,外表亮黄,皮薄汁浓,又有淡淡香气存在的可口砀山梨。那么,关于砀山年画,你又听说过多少呢?古代,砀山城乡遍及数以千计的寺庙道观,主要有供奉玉皇大帝的“玉皇庙”、供奉城隍爷和城隍奶奶的“城隍庙”、供奉释迦牟尼的“大觉寺”,还有供奉孔子的“文庙”、供奉关圣帝君关羽的“关帝庙”等等,古朴的砀山人将自己心中信仰的这些神灵画在纸上,贴于家中,经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发扬光大,推陈出新,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年画。
说到安徽砀山,大家一定最先想到的是个大核小,外表亮黄,皮薄汁浓,又有淡淡香气存在的可口砀山梨。那么,关于砀山年画,你又听说过多少呢?古代,砀山城乡遍及数以千计的寺庙道观,主要有供奉玉皇大帝的“玉皇庙”、供奉城隍爷和城隍奶奶的“城隍庙”、供奉释迦牟尼的“大觉寺”,还有供奉孔子的“文庙”、供奉关圣帝君关羽的“关帝庙”等等,古朴的砀山人将自己心中信仰的这些神灵画在纸上,贴于家中,经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发扬光大,推陈出新,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年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近、现代的砀山年画逐渐摆脱了 古代单一的神灵题材。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有历史故事、 演义小说、民俗风情、儿童、山水、花鸟、鱼虫。在品种 上也更加齐全,有门画、灶画、墙画、中堂年画、独幅年 画和对联年画。砀山年画的一大特点是画面具有很强的象 征符号,如年画中的蝙蝠和“福”字谐音,取福气之意; 年画“一团和气”取儒、释、道三家信仰共存之意;年画 的莲花和鲤鱼,取多子、平安之意;年画中的“梅兰竹菊” 代指君子。
砀山年画色彩鲜艳,色调明快,富丽堂皇,红红火火, 因此张贴年画可以为节日增添热烈欢快的气氛。现代人, 特别是砀山乡里百姓仍然热衷于张贴年画,用以祝愿新年 吉庆,驱凶迎新,张贴年画是民众民俗和信仰的反映。
2010 年,砀山年画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目录。今年 58 岁的黄兴桥是砀山年画的第四代传承人、
砀山年画创作的领军人物,他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砀山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砀山一小美术教师。黄兴桥长 期从事年画创作和研究,尤其注重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 他最拿手的是在阴影处擦拭少许炭精粉,然后再用水彩多 次渲染,形成天然的立体效果,这也是砀山年画独特的技法。
黄兴桥的年画既有学院派的画风又有民间传统画技的特 点,色彩明快,线条流畅,手法夸张,颜色对比强烈而不 落俗套,别具民间情趣。几十年来,黄兴桥创作丰厚,其 年画先后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 年参加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其年画作品获 金奖,2016 年参加文化部在济南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 展,其年画作品获银奖。
黄兴桥还十分重视砀山年画的传承发展,举办了年画培 训班,培养了一批青年年画爱好者,使砀山年画薪火相传, 后继有人。
砀山年画色彩鲜艳,色调明快,富丽堂皇,红红火火, 因此张贴年画可以为节日增添热烈欢快的气氛。现代人, 特别是砀山乡里百姓仍然热衷于张贴年画,用以祝愿新年 吉庆,驱凶迎新,张贴年画是民众民俗和信仰的反映。
2010 年,砀山年画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目录。今年 58 岁的黄兴桥是砀山年画的第四代传承人、
砀山年画创作的领军人物,他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砀山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砀山一小美术教师。黄兴桥长 期从事年画创作和研究,尤其注重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 他最拿手的是在阴影处擦拭少许炭精粉,然后再用水彩多 次渲染,形成天然的立体效果,这也是砀山年画独特的技法。
黄兴桥的年画既有学院派的画风又有民间传统画技的特 点,色彩明快,线条流畅,手法夸张,颜色对比强烈而不 落俗套,别具民间情趣。几十年来,黄兴桥创作丰厚,其 年画先后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 年参加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其年画作品获 金奖,2016 年参加文化部在济南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 展,其年画作品获银奖。
黄兴桥还十分重视砀山年画的传承发展,举办了年画培 训班,培养了一批青年年画爱好者,使砀山年画薪火相传, 后继有人。

莫笑农家腊酒浑
家乡酒风猎猎,春节犹盛。自酿白酒过春节,成了乡亲们 要置办的头等“年事”。岁入腊月,乡亲们开始备料,发酵、 垒灶……当扑鼻的酒香在村中弥漫,这红红火火的年就要来了。
自酿白酒,虽然简陋,但工序一点不可少。入锅前要进行 严格的工艺准备,先是拌上一定比例的粮食,包括水稻和玉米, 进行专门的蒸制、摊凉,然后拌入酒曲发酵。
一两个月后,酿酒师傅在村头搭上简易蒸灶。起糟、拌料、 上甑、蒸酒,不到半个时辰,清冽甘醇的美酒就顺着管子缓缓流出。
围观的乡亲们一面谈着各自在外见闻,一面小酌新酒。喝 上一口热呼呼的酒,并不辣口,只是入口微微灼热,回味却是 谷物的清香。
莫笑农家腊酒浑,浊酒同样醉亲朋。正月里,忙碌了一年的 乡亲们,呼朋唤友,且品自酿腊酒。在酒的磅礴里,纯朴的乡亲 们忘掉一年中所有的辛劳与不快,喝出最激情的力量和温度!
如今,日子越来越美好,纯朴的家乡人,依然传承着这千 年的酒文化,享受着最醇最醇的年味。

制刻五福迎新年
五福是一种纸张剔刻艺术,属于剪纸艺术范畴,也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往往能给人带来视觉 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制作、张贴五福是发源于肥东地区的特色年俗。
一般认为,“五福”是受春联影响而产生的。从宋代开始,那里的人们就用红纸剪条贴在墙上、门头上,图一新鲜吉利。后来 改用方红纸写大福字贴在门头,寓意“四方红纸为一年四季,福字为合家有福”。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 德”,第五福是“善终”。“五福”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又逐渐演变成 “福”“禄”“寿”“喜”“财”。

实习生: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