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画报 > 画报专题 > 正文

合肥大圩: 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2018-06-22 10:06:09 来源:安徽画报   编辑:张倩莹   
凡市场星报、安徽画报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画报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合肥大圩: 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 文 / 于彩丽 杨永凤 图/张大岗 高斌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农村就是家的代名词。乡村曾经诗意般的美好,是诗人笔下动情的篇章,是游子月光下孤 独的思念 ; 曾几何时,乡村也是荒芜、凋敝的代名词,农业不景气,环境污染加剧,年轻人“逃离”农村,农村日 益空心化,乡村逐渐成为回不去的故土。


2017 生态大圩国际马拉松赛主会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新时代的“乡愁”?合肥大圩镇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和乡镇旅游业,走出一条特色化道 路,让美丽乡村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回馈给人们一个诗意的栖居之所。

Part1产业兴旺:农业转型升级致富忙

         大圩以葡萄而闻名,新民村是大圩葡萄的发源地。该村种 植户秦荣提起这几年种植葡萄的收成,喜上眉梢。“种了18 亩葡萄,每年一亩地毛收入 2 万元,净收入可达 1 万多元。” 而最让秦荣感到轻松的,80%以上的葡萄,是由普通市民自 己前来葡萄园采摘,给他们节省了不少人力和成本。

       早在2003年,为畅通葡萄销路,提升大圩葡萄知名度, 大圩镇政府组织举办了首届葡萄节,吸引周边不少市民前去 采摘。同时也带动了大圩蔬菜、瓜果的销量和价格。大圩葡 萄“一炮打响”。

 


       2016 年,大圩镇引进安徽朗坤集团打造农业物联网小镇, 为大圩葡萄等农产品提供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同时构建物联网

小镇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智慧农业、智慧景区、智慧电商等六 大板块,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农业信息化资源,实现增产、增效。

         如今,葡萄节连续举办了 15 届,大圩已经发展到 2.6 亿 元的产业规模,形成了万亩蔬菜、万亩葡萄、万亩莲藕和万 亩苗木的产业格局。正如大圩镇党委书记钱炳所说,要让农 业充分发展,先做大产业,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随 着全省首家体育特色小镇落户大圩,大圩正从传统农业和乡 镇旅游转型升级为智慧农业+体育、文化和旅游;在建的滨 湖卓越城也将引进一批科技文化健康等新兴产业,形成产业 集聚,在全镇范围形成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深度发展,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Part2生态宜居:美丽乡镇留住乡愁
        时值隆冬,凉风嗖嗖,走在大圩葡萄基地,道路两旁仍有工人 在劳作。新民村民兵营长、党总支委员郑刚告诉记者,这是将各基 地修剪下来的葡萄枝统一清理回收。“以前都直接烧掉,污染环境, 还可能引发火灾。”现在更环保了,回收走的葡萄枝,还能废物利用, “大部分用来做木屑、纸箱,好的品种可以做育苗。”
 

          “大圩外来人口占 45% 左右,农村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就是生态 环境。近几年大圩人均收入每年呈21%递增,后发优势明显。过去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钱炳告诉记者,为进一步绿 化环境,大圩镇每年投入 1500 万左右做绿化,森林覆盖率已高达 57%。”在绿化的基础上,还对环境进行美化,打造美丽乡镇。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圩镇适合跑步的道路总计长 102 公 里。2016年政府投入1.7亿打造马拉松专用赛道,建设体育小镇。 钱炳认为,大圩作为体育特色小镇,特色之处就在于田园,“参赛 选手在乡间马路上跑步时可以回忆和体验乡愁。

 
Part3生活富裕:拓宽增收渠道富口袋

        大圩位于巢湖之滨,是合肥市东南“上风口”,地肥水美,物 产富饶,乡风文明,自古就有“合肥粮仓”“鱼米之乡”之美称。

         近年来,依托蓬勃发展的都市农业,大圩镇在合肥市率先发展 休闲采摘和乡村旅游。每年举办的踏青美食节、马拉松文化节、葡 萄文化旅游节,把农产品变成了旅游产品,带动了农家乐等旅游休 闲产业发展。

          “通过休闲观光旅游带动了大圩镇的农家乐、农产品的销售,带 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老百姓的收入逐年增加。”钱炳透露,

        大圩年均接待游客已达 100 万人次,2016 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达到 2.5 万元,在全省居于前列。

        农村生活富裕,归根到底是百姓富裕。钱炳说,当务之急是拓 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开发利用好村集体资源,激活农村闲置资源, 将土地等整合起来,培育村集体经济。生产要素越集聚,产生的效 益也越大。”为此,大圩镇新民村率先成立了集体股份合作社,村 里的资源变成了资产,村民变成了股民,由合作社对资产集体运营, 股民们年底可参与分红。


Part4乡风文明:文明新风占领农村高地
 
        “美化环境,和睦相处,务实敬业,科学种田……”在大圩镇 沈福村民委员会外墙上,红色的“沈福村村规民约”赫然醒目。 短短十条,涵盖了村民邻里关系、家庭卫生、生产劳动志愿活动 等各个方面。而这正是2017年沈福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的“秘 诀”之一。

           “为啥沈福这样好,我们这里有三宝”。该村相关负责人告诉 记者,“三宝”,即“土宪法”“小法庭”“古巷子”。土宪法 也就是十条村规民约,小法庭即是村民调解委员会,古巷子用来

宣扬家风家训彰显文明新风,倡导向上精神风貌。党的十九大报 告提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这 沈福村“三宝”,充分体现了三者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为让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大圩镇还组织村民开展了“讴歌新时 代,宣传十九大”文艺宣传活动,深受村民欢迎。钱炳表示,将进一 步加大大圩镇乡风文明建设力度,让老百姓脑袋丰富起来。“将来还 要建农村阅读空间,农民文化乐园,丰富文化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占领农村高地。”

Part5治理有效:大事小事村民说了算

 
         大圩作为旅游乡镇、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游客对环境要求 较高,垃圾治理尤其重要。这也倒逼大圩镇较早地探索农村垃圾 治理模式。2012 年,大圩创立合肥市首家“户收集、村集中、 镇清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治理成效相当显著。 2016 年,该镇获评国家级卫生乡镇。

        钱炳表示,“要探索一条切合实际的乡村治理模式,必须立 足于各地农村实际,借鉴先进城市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过去农村 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垃圾治理是重要的一环,社区治理同样需
要下功夫。”

       金葡萄社区是合肥最大的农村社区,“治理更要遵循双重 身份,关键是在现代社区和传统村民中找到结合点。”为增强 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该社区成立社区居民理事会,每栋楼又 有负责收集意见的楼栋长,把意见反馈给网格长,再上报至社 区党总支。个案做到随发随办,涉及范围广、有代表性的案件 则由党总支提交社区居民理事会评议。“居民对居住小区环境、 服务、治理具有发言权,主体地位和意识也随之增强了。”



         采访接近尾声,钱炳仍意犹未尽,指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大圩镇总体发展规划图,如数家珍,“作为合肥市滨湖新区 的生态高地,大圩镇围绕打造都市农业新沃地、文化创意产业新基地、环巢湖休闲旅游新福地、国际品质生活新高地,努 力实现由‘景区’向‘高地’迈进。”

 
 




 

 




 


 




 
分享到:

安徽画报手机版

安徽画报公众微信

栏目新闻
2020-04-08 18:10:03 义务教学30余载 9旬老兵的红色“革命
义务教学30余载 9旬老兵的红色“革命”路
位于滁州市定远县西侧的朱湾镇,是个饱经战火的革命老区。全区先后输送千余名儿女参战,共有近百位烈士为国...[详细]
2018-05-11 12:11:09 现场援救
现场援救
1 2008年5月16日晚,医疗队在北川县城救助、转运伤员2 安徽省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安置点设置医疗点,...[详细]
2020-04-08 17:52:04 走近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隔离病区 医护人
走近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隔离病区 医护人员:我们就是患者的家属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省级定点救治医院,位于医院 B 楼的 1层感染一病区承担经疑...[详细]
2020-04-08 16:08:53 艺术天地:画坛父子,以版画代言美好安
艺术天地:画坛父子,以版画代言美好安徽
父子同为著名画家,同样担任安徽美术家协会领导工作。为了新徽派版画,他们薪火相传,孜孜以求。从《黄山》组图到《...[详细]
2020-04-20 19:46:38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2020年安徽全民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2020年安徽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启动
为助力决胜小康,建设书香安徽,省委宣传部在全省组织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 2020年安徽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详细]
2020-04-19 12:45:13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2020年安徽全民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2020年安徽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启动
为助力决胜小康,建设书香安徽,省委宣传部在全省组织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 2020年安徽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