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蕴山:愿将一片丹心火 ,化作人间老马牛
1921 年春,朱蕴山与社会进步人士一起创办《平议报》并担任主笔,传播革命思想、针砭安徽时弊,为民伸张正义。1923 年,北洋军阀曹锟贿选大总统。朱蕴山带领学生以《平议报》为阵地,开展反曹斗争。安徽各界纷纷响应,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曹贿选行动。10 月下旬,由于曹锟恶势力的残暴镇压,《平议报》被查封,朱蕴山被迫再次离开安徽。
通电反蒋 参加起义
1925 年 3 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党内部左、右派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朱蕴山对此感到十分失望,受陈独秀的委派,9 月,朱蕴山回到安庆,着手做发动和团结国民党左派的工作。同年冬,朱蕴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身兼两党身份,朱蕴山继续在革命事业上呕心沥血着。
随后,朱蕴山经过一番筹备,在安庆组织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积蓄力量,改革安徽。此举引发了蒋介石的不满,1927 年 3 月,蒋介石制造了安庆事变,公开捣毁国民党左派安徽省党部,不久蒋介石又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一系列背叛孙中山遗教的行为引起朱蕴山的极大愤怒,他随即公开通电反蒋。同年 7 月底,朱蕴山来到南昌,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随后朱蕴山赴上海继续进行反蒋活动,此时,由于中共党内出现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使革命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朱蕴山在哀痛、彷徨中离开了共产党组织。即便如此,朱蕴山仍一直积极参加和支持革命斗争。1930 年春,朱蕴山将过去反蒋活动时筹集的一万元,赠送给红一军军长许继慎,作为发展红军的经费,创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组建“民盟” 抗日救亡
1937 年 6 月,受中共委托,朱蕴山带着毛泽东给阎锡山的亲笔密函,赴太原秘密会见阎锡山,商谈联合抗日事宜,为这一地区的国共合作铺平了道路,有效地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文\吴承江 图\马启兵
巍巍大别山,悠悠赤子情。在安徽省六安市这块中国红色革命老区的土地上,曾有数以万计的英雄儿女在这里扎根或者走出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力量甚至生命。朱蕴山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朱蕴山(1887 ~ 1981),安徽六安人。中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资深革命家、民主斗士。早年加入光复会、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讨袁运动和反军阀斗争等。1927 年四一二政变后,通电反蒋。旋即参加南昌起义。参与组织抗日同盟军活动,是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的发起组织者之一。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期间,参与发起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巍巍大别山,悠悠赤子情。在安徽省六安市这块中国红色革命老区的土地上,曾有数以万计的英雄儿女在这里扎根或者走出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力量甚至生命。朱蕴山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2018 年 7 月 13 日,盛夏蝉鸣,浮云缱绻。我们和安徽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朱德存(朱蕴山之孙)及其夫人一行,驱车前往六安城区以南约 40 公里处一个叫嵩嶚岩的山村,那里是朱蕴山的出生地,也是朱蕴山纪念馆所在地。
1906 年,因兴办反清组织被通缉,朱蕴山离开家乡,考入位于安庆的安徽巡警学堂学习。因年轻干练、思想激进,深受徐锡麟的赏识并介绍他加入了光复会。
山路弯曲,车行了近一个小时后,此行的目的地朱蕴山纪念馆便到了。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广场上矗立着高大的朱蕴山铜像,周围群山环绕、田野阡陌,让一切显得静美肃穆。进得馆中,在朱德存先生的指引介绍下,朱蕴山历经腥风血雨,为了民族独立、富强,一心追求真理、光明、进步,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肝胆相照的人生画卷一一铺展开来。
被捕陪斩 继承遗志
朱蕴山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其父亲早年曾加入太平军,是位爱国革命人士,后来常用太平军的经历教育朱蕴山,这些英雄豪杰奋勇抗争的故事给朱蕴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少年时代就立志反清革命。
被捕陪斩 继承遗志
朱蕴山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其父亲早年曾加入太平军,是位爱国革命人士,后来常用太平军的经历教育朱蕴山,这些英雄豪杰奋勇抗争的故事给朱蕴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少年时代就立志反清革命。

1906 年,因兴办反清组织被通缉,朱蕴山离开家乡,考入位于安庆的安徽巡警学堂学习。因年轻干练、思想激进,深受徐锡麟的赏识并介绍他加入了光复会。
1907 年 7 月的一天,安徽巡抚恩铭来巡警学堂参加毕业典礼,徐锡麟趁此机会枪杀了恩铭,开始了反清的安庆起义。事后,徐锡麟带领学生们占领了安庆军械所,与清军展开激战,因寡不敌众,朱蕴山等学生随徐锡麟一起被捕。次日,徐锡麟英勇就义,朱蕴山也被押赴刑场陪斩。刑场上,朱蕴山被徐锡麟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自此,他决心继承恩师遗志,“拼将热血酬心愿,甘戴南冠到白头”。
密谋讨袁 开办学校
1919 年夏,由朱蕴山在六安组织创办的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正式开学,朱蕴山担任文牍兼修身课教员。1920 年,朱蕴山等在“三农”组建“中国革命小组”,开办平民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三农”在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分子,其中有不少人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密谋讨袁 开办学校
1908 年,朱蕴山到安庆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积极参与辛亥革命。1912 年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1916 年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朱蕴山等在安徽热烈响应,并密谋在安庆组织武装起义反袁,因消息走漏,朱蕴山不幸被捕,后在袁世凯死后被释放。

1919 年夏,由朱蕴山在六安组织创办的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正式开学,朱蕴山担任文牍兼修身课教员。1920 年,朱蕴山等在“三农”组建“中国革命小组”,开办平民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三农”在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分子,其中有不少人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1921 年春,朱蕴山与社会进步人士一起创办《平议报》并担任主笔,传播革命思想、针砭安徽时弊,为民伸张正义。1923 年,北洋军阀曹锟贿选大总统。朱蕴山带领学生以《平议报》为阵地,开展反曹斗争。安徽各界纷纷响应,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曹贿选行动。10 月下旬,由于曹锟恶势力的残暴镇压,《平议报》被查封,朱蕴山被迫再次离开安徽。
通电反蒋 参加起义
因为看不上国民党内部的鱼龙混杂,直至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朱蕴山才下定决心参加了改组后的国民党。

1925 年 3 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党内部左、右派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朱蕴山对此感到十分失望,受陈独秀的委派,9 月,朱蕴山回到安庆,着手做发动和团结国民党左派的工作。同年冬,朱蕴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身兼两党身份,朱蕴山继续在革命事业上呕心沥血着。

随后,朱蕴山经过一番筹备,在安庆组织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积蓄力量,改革安徽。此举引发了蒋介石的不满,1927 年 3 月,蒋介石制造了安庆事变,公开捣毁国民党左派安徽省党部,不久蒋介石又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一系列背叛孙中山遗教的行为引起朱蕴山的极大愤怒,他随即公开通电反蒋。同年 7 月底,朱蕴山来到南昌,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随后朱蕴山赴上海继续进行反蒋活动,此时,由于中共党内出现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使革命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朱蕴山在哀痛、彷徨中离开了共产党组织。即便如此,朱蕴山仍一直积极参加和支持革命斗争。1930 年春,朱蕴山将过去反蒋活动时筹集的一万元,赠送给红一军军长许继慎,作为发展红军的经费,创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组建“民盟” 抗日救亡
1932 年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爆发后,朱蕴山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4年7月,朱蕴山同李济深、蔡廷锴等人在香港发起组织了“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

1937 年 6 月,受中共委托,朱蕴山带着毛泽东给阎锡山的亲笔密函,赴太原秘密会见阎锡山,商谈联合抗日事宜,为这一地区的国共合作铺平了道路,有效地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1937 年 7 月,全面抗战爆发后,朱蕴山赶往徐州,说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建议组建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1938 年 2 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 ( 简称省动委会 ) 在六安成立,朱蕴山任总务部长。省动委会成为抗战初期安徽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1939 至 1944 年,在中共的建议下,朱蕴山团结各民主党派,积极进行民主活动,参与组建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民主同盟”,朱蕴山任民盟中央常委。
风雨同舟 共商国事
1949 年 9 月朱蕴山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朱蕴山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9 年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1981 年 4 月 30日朱蕴山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风雨同舟 共商国事
1948 年 1 月 1 日,由朱蕴山、何香凝、李济深、蔡廷锴等共同发起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召开成立大会,朱蕴山任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这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内爱国民主分子与蒋介石国民党的公开决裂。1948 年冬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分批进入解放区,共商国是,做好召开新政协的准备工作。1949 年 1 月朱蕴山、李济深等 21 人,冲破各种势力的重重包围,到达东北解放区。

1949 年 9 月朱蕴山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朱蕴山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9 年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1981 年 4 月 30日朱蕴山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南北东西一野鸥,虚名虚利不虚求。愿将一片丹心火,化作人间老马牛。”这是朱蕴山对他深爱着的国家和民族的真情告白。回顾其近八十年的革命生涯,历经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五大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都作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真挚的感情,虽历经磨难仍痴心不改。朱蕴山曾感慨地说:他的一生最大的选择是拥护中国共产党,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才有社会主义,才有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爷爷曾说他像《水浒》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王进,因为王进,才引出一百零八将梁山聚义的故事。王进引进英雄人物后便功成身退了,在这一百零八将中,王进榜上无名。他对卢俊义在大局已成后才勉强上梁山,而且坐了第二把交椅,很不认同。王进的‘成功不必在我,成名也不必在我’的精神是他最为赞赏的地方。”朱德存先生感怀地说道。
钢铁心肠,平凡面目,孑遗之族,无产之友。朱蕴山传奇的革命经历,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