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自由之心演绎人生三部曲



文化艺术出版社曾出版十卷本的《潘军文 集》,第八卷是“剧作卷”,收录了潘军的话 剧、戏曲和电影剧本,电视剧只有一个附录篇 目。在他的内心,电视剧只是个热身,他真正 想做的还是电影,而且是他认为的那种“良心 电影”。 他有一个叫《草桥的杏》的电影本子, 写的是一个卖鸡蛋的哑巴和乡村税务之间的事, 葛优和周迅都很喜欢这个本子。但“良心电影” 从来都是受到投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潘军说, 这个本子到现在整整十年了,三年前我和摄影 指导鲍德熹(因《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带领团队去皖南看了景,可谓万事俱备,但投 资人临时变卦。我依然等待,等待对中国电影 有情怀的人,而不是眼睛只盯着票房。
书画:守候的精神家园
安徽文艺出版社最近出了一套七卷本的“潘军小说典 藏”,用了他四十多幅绘画作为插图,许多读者冲着这些插 图去买书。 “作家中,很少有潘军这么帅的。”这是读者的话。潘军 的文学才华更是与生俱来的。母亲是黄梅戏著名演员、父亲是 编剧,从小在剧团长大,人又是那么努力,先天后天都被他占 了。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编写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独幕 剧,自己扮演鲁迅,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


丁酉年,60岁的潘军 作出一个决定:离开居住十多 年的京城,回故乡安庆重新购置了一 套房子,斋号:泊心堂。三楼是他的书房 与画室,走出来则是阳光房兼茶室,潘军在文 章里这样写道:眼前大江一横,水天一色,江南峰 峦一带,过往帆樯几点……颇有点张岱《湖心亭看雪》 的意思。停笔十年的他,在今年第一期的《人民文学》上发表 的短篇小说,就叫《泊心堂之约》。每天,会在这个舒适惬意的空 间里他尽情地挥洒丹青,他说,这是他想要的日子。

潘军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他甚至说,他毕生追求的就是自由散漫。他从 事的文学、影视与书画,无不是蕴含着他内心的诉求。他内心自信,一意孤行地过 自己喜欢的生活,却留下了难以言尽的话题。
文学:终身挚爱的事业
潘军的采访相约了半年,地点就在他安庆的寓所, 泊心堂。其时他刚刚迁入新居,我们是第一批客人,聊 着聊着,人越来越多,本地的、合肥的、池州的、铜 陵的朋友不期而至,气氛盎然。能感受到,因为潘军 的归来,今后这里将是一个谈艺论道的高端沙龙。作 为作家的潘军成名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其特立独 行的性格和创新求变的文风在文坛早为人知,是先 锋文学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中篇小说《南方的 情绪》《流动的沙滩》《海口日记》《三月一日》 以及长篇小说《风》等,都是这一文学流派的重 要作品。而长篇小说三部曲《独白与手势》则被 评论家称为“成长小说的巅峰之作”,《死刑报 告》问世,全国几十家报刊连载,盛况空前。 中篇小说《重瞳—— 霸王自叙》名列 2000 年 中国当代小说排行榜之首,几年后潘军又把它 改编成了话剧《霸王歌行》,由中国国家话 剧院首演后在国内外巡演,获奖频频,至今 还不断公演。那一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 上演了潘军的话剧《合同婚姻》,成为京城 舞台热点,还被搬到美国演出。
文学:终身挚爱的事业
潘军的采访相约了半年,地点就在他安庆的寓所, 泊心堂。其时他刚刚迁入新居,我们是第一批客人,聊 着聊着,人越来越多,本地的、合肥的、池州的、铜 陵的朋友不期而至,气氛盎然。能感受到,因为潘军 的归来,今后这里将是一个谈艺论道的高端沙龙。作 为作家的潘军成名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其特立独 行的性格和创新求变的文风在文坛早为人知,是先 锋文学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中篇小说《南方的 情绪》《流动的沙滩》《海口日记》《三月一日》 以及长篇小说《风》等,都是这一文学流派的重 要作品。而长篇小说三部曲《独白与手势》则被 评论家称为“成长小说的巅峰之作”,《死刑报 告》问世,全国几十家报刊连载,盛况空前。 中篇小说《重瞳—— 霸王自叙》名列 2000 年 中国当代小说排行榜之首,几年后潘军又把它 改编成了话剧《霸王歌行》,由中国国家话 剧院首演后在国内外巡演,获奖频频,至今 还不断公演。那一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 上演了潘军的话剧《合同婚姻》,成为京城 舞台热点,还被搬到美国演出。

2000 年,媒体称为是中国文坛的“潘 军年”。 这一年国内七家出版社出版了 潘军十五部著作。为此,中央电视台还 专门做了一期《潘军和小说》。
2004 年秋,潘军送走了病故的母 亲 。他去了北京,突然离开了小说写 作,专心做电视剧去了,自编自导。 由作家转为导演,也是圆自己一个梦, 企图证明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野心。 “当然”,潘军坦率地说,“那时 候我正缺钱”。
影视:想拍良心电影
“好的小说是难以改编成电视剧的,我从不 改编自己的小说,电视剧都是另写的。小说和 电视剧完全是两码事。小说是我的看家本领, 是不能随便拿来开玩笑的,如同一个高明的化 妆师不会去开美容院。”潘军这样说。
2004 年秋,潘军送走了病故的母 亲 。他去了北京,突然离开了小说写 作,专心做电视剧去了,自编自导。 由作家转为导演,也是圆自己一个梦, 企图证明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野心。 “当然”,潘军坦率地说,“那时 候我正缺钱”。
影视:想拍良心电影
“好的小说是难以改编成电视剧的,我从不 改编自己的小说,电视剧都是另写的。小说和 电视剧完全是两码事。小说是我的看家本领, 是不能随便拿来开玩笑的,如同一个高明的化 妆师不会去开美容院。”潘军这样说。

于是潘军他一气编剧并导演了“谍战三部 曲”——《五号特工组》《海浪行动》《惊天 阴谋》,掀起了中国谍战剧的浪潮,至今涛声 依旧。这着实让许多人大吃一惊。甚至有喜欢 他的读者公开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呼喊:“作 家潘军何时浮出水面?”
潘军说:“并非是我远离文学,而是希望 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去介入影视。并且,导演这 一职业本来就是我人生计划中的一部分。”除 此之外,他还编导了大型电视剧《河洛康家》 《粉墨》(播出时更名为《永远的母亲》)和 《虎口拔牙》等热播剧。
潘军说:“并非是我远离文学,而是希望 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去介入影视。并且,导演这 一职业本来就是我人生计划中的一部分。”除 此之外,他还编导了大型电视剧《河洛康家》 《粉墨》(播出时更名为《永远的母亲》)和 《虎口拔牙》等热播剧。

文化艺术出版社曾出版十卷本的《潘军文 集》,第八卷是“剧作卷”,收录了潘军的话 剧、戏曲和电影剧本,电视剧只有一个附录篇 目。在他的内心,电视剧只是个热身,他真正 想做的还是电影,而且是他认为的那种“良心 电影”。 他有一个叫《草桥的杏》的电影本子, 写的是一个卖鸡蛋的哑巴和乡村税务之间的事, 葛优和周迅都很喜欢这个本子。但“良心电影” 从来都是受到投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潘军说, 这个本子到现在整整十年了,三年前我和摄影 指导鲍德熹(因《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带领团队去皖南看了景,可谓万事俱备,但投 资人临时变卦。我依然等待,等待对中国电影 有情怀的人,而不是眼睛只盯着票房。
书画:守候的精神家园
安徽文艺出版社最近出了一套七卷本的“潘军小说典 藏”,用了他四十多幅绘画作为插图,许多读者冲着这些插 图去买书。 “作家中,很少有潘军这么帅的。”这是读者的话。潘军 的文学才华更是与生俱来的。母亲是黄梅戏著名演员、父亲是 编剧,从小在剧团长大,人又是那么努力,先天后天都被他占 了。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编写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独幕 剧,自己扮演鲁迅,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

潘军从小喜爱画画,完全自学。在农村当知青的岁月里, 闲得无聊就挨家挨户去写生。1977 年恢复高考,他报考一 所著名的美术学院,成绩优良,体检合格,但政审没过关, 因为那时他父亲还是“右派”。
难过整整一个秋天。他准备来年再考,父亲问他:你这 辈子是想留下几本书,还是几张画?于是第二年,潘军便改 考中文了,进入安大中文系。但对书画的情怀一直未了。所 以他在后来的《独白与手势》里,第一次将绘画作为一个叙 述层面引进到小说。
有一年,他写了十几米的手卷《前赤壁赋》。画家蔡晓 松看了,张嘴就说:三十年。意思是说有三十年的功力。潘 军却说,是断断续续的三十年。
难过整整一个秋天。他准备来年再考,父亲问他:你这 辈子是想留下几本书,还是几张画?于是第二年,潘军便改 考中文了,进入安大中文系。但对书画的情怀一直未了。所 以他在后来的《独白与手势》里,第一次将绘画作为一个叙 述层面引进到小说。
有一年,他写了十几米的手卷《前赤壁赋》。画家蔡晓 松看了,张嘴就说:三十年。意思是说有三十年的功力。潘 军却说,是断断续续的三十年。

其实,几十年来,笔墨一直相随。他总是在写过一部长 篇或者拍过一部电视剧的间歇,来尽情享受自己的书画快乐。 临摹或临帖是许多书画家的必经之路。潘军则是读画读帖, 他以这种方式与美术史上大家对话,往往有许多独到的感悟。
潘军的小说多在合肥完成,影视剧多在北京完成,书画 则选择故乡安庆。沈从文说: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 回到故乡。对潘军而言,这座城有文化底蕴,又不喧闹,同 时有一种心灵上的归属感。他在这里安心读书,尽情作画, 与朋友喝茶论道,惬意无比。潘军说:“书画最大的快乐是 拥有完全的独立性,是自己守候的精神家园。”
采访结束后,笔者问潘军今后是否还有写小说的打算? 潘军说:“2018 年第一期的《人民文学》和《安徽文学》, 各有一个短篇。但这不算是回归。”“什么时候算呢?” 潘军笑而不答。
人物简介
潘军,1957 年 11 月 28 日生于安徽怀宁,1982 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影视导演,现居安庆。
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 军小说文本》(六卷),《潘军作品》(三卷),《潘军文集》(十卷),《潘军小说典藏》(七卷)等。作品曾多次获奖, 并被译介为多种文字。
话剧作品有:《地下》,《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哈尔滨话剧院、美国华盛顿特区黄河话剧团复演, 并被翻译成意大利文于米兰国际戏剧节公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并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 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多次获得奖项。
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有《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虎口拔牙》等,闲时习画。
潘军的小说多在合肥完成,影视剧多在北京完成,书画 则选择故乡安庆。沈从文说: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 回到故乡。对潘军而言,这座城有文化底蕴,又不喧闹,同 时有一种心灵上的归属感。他在这里安心读书,尽情作画, 与朋友喝茶论道,惬意无比。潘军说:“书画最大的快乐是 拥有完全的独立性,是自己守候的精神家园。”
采访结束后,笔者问潘军今后是否还有写小说的打算? 潘军说:“2018 年第一期的《人民文学》和《安徽文学》, 各有一个短篇。但这不算是回归。”“什么时候算呢?” 潘军笑而不答。
人物简介
潘军,1957 年 11 月 28 日生于安徽怀宁,1982 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影视导演,现居安庆。
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 军小说文本》(六卷),《潘军作品》(三卷),《潘军文集》(十卷),《潘军小说典藏》(七卷)等。作品曾多次获奖, 并被译介为多种文字。
话剧作品有:《地下》,《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哈尔滨话剧院、美国华盛顿特区黄河话剧团复演, 并被翻译成意大利文于米兰国际戏剧节公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并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 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多次获得奖项。
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有《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虎口拔牙》等,闲时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