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权威的政经文旅类高端刊物
美图美文美术美味,可读可品可赏可藏
首页 > 图库 > 人文纪实 > 毛胜利:牵纸半生染纸香 - 人文纪实 -

毛胜利:牵纸半生染纸香
2017-07-04 18:11:05   来源:安徽画报   

上一张
  分享到:
 烟雨润泾川,山泉涤草檀。春去秋来,寒暑易辟,风霜雨雪磨身胆,千年技艺炼心甘。牵纸难,刷纸难,三十年做好一件事更难。若水百炼,燎皮生纸,历岁月洗褪铅华,一脉相传,方成就这“纸寿千年”的盛赞——泾县宣纸。 
       恰若青石的晒滩向晚,信步由缰,循着草皮芬芳向前,一直找到摊晒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的滩头。浸润、蒸煮、上滩,一摞摞沙田稻草作为宣纸的原材料在这里融合、揉碎。蒸煮、剥皮、晒皮,相似的步骤随着青檀的香甜弥散四方。宣纸制作的用材非常讲究,以泾县特产的青檀树两年以上为佳,伴以沙田稻草,经十个月左右的风吹日晒自然漂白,历反复蒸煮,捶打等工序后制成。每一张宣纸都饱经沧桑,每一张宣纸都令人心生敬意,每一张宣纸制成都要三年多的时间。
        对于泾县红星宣纸厂的工人们来说,制作宣纸就是他们的信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把每一张做出的宣纸看作是生命的延伸,传承的延续,如信徒礼佛,肃穆而虔诚。青檀树下,有很多人生长的影子,启功、张大千、董其昌、赖少其······知名的不知名的,他们以青檀为寄托,在宣纸上生长,野蛮又茁壮。透过每一张温润的纸面,文人墨士追寻着去看那过往的墨韵万变,尺素鱼传。
        做宣纸苦。不仅做工复杂,要求精细,而且磨人、磨心。毛胜利,一位简单的晒纸手艺人,也是一位行走在光阴里的非遗传承人。“造纸工艺美术师”、“晒纸技术传授人”、“大国工匠”中的宣纸徽匠,无数殊荣,在三十年的岁月里都抵不过他对宣纸的念念不忘。“三十年就做了一件事”,即便在以后的年月里,他也只想继续做好这一件事。每天,天微亮,他开始进晒房,湿纸牵下、焙面、刷纸、烘干,用力大了纸被抓破,用力小了纸牵不下来,无论春夏秋冬,他的衣服始终没有干过。“轻如蝉翼,抖似细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要将纸做到这样的程度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需要的是匠心的坚持。到了这里,气味渐变,不单是青檀的香甜,更夹杂着一种独特的纸香。
        三百里泾川捞纸浆,知音浅灯探纤毫。要问厚薄与纹路,全在这晒纸的手上。毛师傅很喜欢刘醒龙先生赞誉宣纸的一句话“山有文脉何妨称小岭,树生华彩自谦是青檀”,小岭的小,是小在纸上,在精细处;青檀的香,是香在人间,在匠心里。他说三十年时光中,“最难舍的是对宣纸工艺最初的喜欢,最难熬的是夏天。”不喜欢纸的人是做不下来的,夏天五六十度的晒房确是择人而噬的毒蛇。第一个十年,他目睹前辈熬成了白发。第二个十年,他陪着同辈熬成了柱梁。第三个十年,他笑看稚嫩的后辈熬成了非遗的传承者。“千百年来就是这么做的”,他一边说一边用心地研磨檀皮燎草,他想为年轻的后辈做出表率,让手工宣纸的工艺代代相传。
        古光笺色四尺连,皮花飞云绕青天。清流平铺碓晴雪,一纸延展寿千年。臼草、碓皮、切皮、踏料、剪纸、翻纸······每一道工序都在考验工匠们的细心与耐心。久被城市的樊笼所困,听纸闻纸,却一直望不到宣纸背后传承的意蕴。来到泾县,来到宣纸制作最久最初的地方,耳边听到的是纸声,眼前所见的是纸艺,鼻子闻到的是纸香,身心被这些细细绵绵却无比坚持的造纸者浸润,跟着檀皮燎草一起被蒸煮、打磨,磨成岁月里照亮工匠的烛台,陪伴那些融在宣纸里洒脱的生命,孤独燃烧。
文/张治
 
相关图集

作品名称:毛胜利:牵纸半生染纸香

(VIP用户专享)

百万幅高质量原创作品十万多张商用版权图片,每日更新 500+,加入VIP会员下载。

VIP下载 收藏

特邀摄影师、设计师加盟安徽画报网并供稿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