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玉冰 余陈盼) 卓有才情,这是杜继双先生给人的深刻印象,他性情豁达,处事洒脱,尤其拥有一副热心肠,人脉广泛。
杜继双出生于金寨县绿野深山之中,清新淳朴的生活环境赋予了他不一样的自然气韵。上小学时,恰逢习字热潮,小小年纪的杜继双便因为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受到老师们的夸赞。得到肯定后的他开始在习字上苦下功夫。贫困的年代,他用鸡蛋换取纸张,然后再订成大字本,埋头苦练。没有钱买墨汁,就上山采集野果揉出汁来当墨水写字。

从家谱记载追溯起来,杜继双是杜甫的后裔。他不仅钢笔字、毛笔字出众,文笔同样优美。在学生生涯中,学校报告、宣传活动等等,都是他亲自完成,这让他在才艺之路上越发才情勃发。大学期间,他有幸遇到龙乐山老师,书艺上的教诲终身受益。

龙乐山对楷书研究很深,出版有《楷书结体一百法》,在随其习楷研行的三年中,杜继双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艺,都有长足的进步。1978年,本应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的他,因为成绩优秀被留校任教,从而走上了边教书边学习的书法路程。
自幼养成的习惯使杜继双仍旧每天刻苦练字,潜心研习。不管练字的过程如何枯燥艰苦、不论工作如何繁杂琐碎,他对于书法的热爱却没有因此有一点改变,乐在其中。数十年的探索,杜继双书法成就显著,出版有《硬笔书法》、《医用钢笔书法教程》等著作。他厚积薄发,篆、隶、楷、行、草皆能,以楷、行为主。其行书轻重疾徐,疏密斜正,都处理得妥贴、潇洒,笔势纵横,浑然天成。草书浓淡干湿巧妙经营,布局疏朗有致,生动怡人。楷书起笔沉着稳重,顿挫有力,笔饱墨酣,内涵雄伟。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像一般书家,取得些成就,听几句恭维话语后就洋洋自得迷失自我,他敢于否定自我, “能者为师”一直是他奉行的理念,好学、好问使他在书法道路上不断前行。

杜继双不仅是我省医学界资深的教育者,也是深受师生尊敬和爱戴的管理者。数十年的全国各地的安徽医科大学历届校友,大都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多年来他义务培养了上万名学生的书法兴趣,数十位学生在全国全省书法大赛中获奖。这些年,他走进不同高校讲座,从事书法艺术的教育与书道弘扬。“书法教育的灵魂是有生命力的”,他将书法艺术和医学、美学结合起来,把每个字当成个人,追求鲜活,本真。

书法作为杜继双一生的追求,不仅伴随着杜继双的生活,也使他始终保持一颗年轻向上的心,更赋予了他无限的精神诉求。他重义轻利、素志淡泊,在潜心练习书法的同时,十分关注公益事业、曾数次参加书法义卖捐赠患病儿童和孤寡老人,也曾个人资助贫困儿童。他在书法里书写着大爱、延续大爱。

“2020年,66岁,66幅作品,其中60幅毛笔,6幅硬笔,作品便来自于自己创作的诗、词、联。”这场别出心裁的展览是杜继双对未来的展望,期待杜继双在书艺上更精彩的绽放。